Proofig AI简介
Proofig AI专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设计,专注于检测科研图像中的重复使用、篡改以及AI生成内容。其核心功能覆盖Western blot条带分析、显微镜成像、FACS图像检测等场景,支持超过20种科学图像类型。平台通过比对PubMed数据库和稿件内部图像,精准识别旋转、缩放、克隆等处理痕迹,帮助用户规避学术争议与撤稿风险。
核心特点解析
• 多维度检测体系:同步检测单图篡改(克隆/拼接)、跨图重复(旋转/翻转)以及数据库抄袭三种风险维度
• 独家Western blot分析:专门针对蛋白质印迹图像开发深度学习模型,识别条带剪接等细微操作
• 实时AI生成识别:持续更新对抗Stable Diffusion、DALL-E等主流AI绘图工具的检测算法
• 全流程保密处理:采用军事级加密传输,检测完成后72小时内自动清除用户数据
四步极简操作流程
1. 访问官网创建账户,支持机构账号与个人研究者双重模式
2. 上传PDF或图片集(支持TIFF/PNG/JPG格式),单次最多处理50页学术论文
3. 启动智能检测,平均10-15分钟生成可视化报告
4. 下载包含风险标记与相似度评分的PDF,支持原始图像比对视图
灵活定价策略
采用按需付费模式,提供学术机构年度订阅与个人用户套餐:
• 基础版:99美元/120子图像(适合单篇论文检测)
• 标准版:230美元/320子图像(推荐实验室团队使用)
• 专业版:610美元/1020子图像(适配期刊编辑部批量检测)
注:子图像指论文插图中的独立单元,如单个显微镜视野或电泳条带
专家使用建议
• 最佳检测时机:论文投稿前、基金申请材料提交前、学位论文送审前
• 格式优化技巧:将插图保存为300dpi TIFF格式可提升检测精度
• 结果解读要点:关注相似度>85%的标记区域,排除合理重复(如对照组图像)
• 定期检测周期:建议研究团队每季度开展一次图像合规性审查
常见问题解答
Q:检测会延迟论文发表进程吗?
A:标准检测耗时约等于同行评审时间的1/20,且支持加急处理服务
Q:如何处理包含患者数据的医学图像?
A:系统自动模糊DICOM文件中的元数据,符合HIPAA隐私保护标准
Q:能否检测会议海报中的图像?
A:支持PPT/PDF格式的海报文件解析,建议选择「学术展示」检测模式
Q:检测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?
A:可申请带有数字签名的时间戳认证报告,符合学术纠纷举证要求